賀丹:在不確定中尋找行業的確定性(上)
在經歷了10余年的普遍式快速增長后,防水行業在2021年進入了“下行通道”。雖然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有一部分企業依然實現了較為良好的業務增長,但在此過程中,行業企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及矛盾也不斷顯現。尤其是面向未來,防水行業面臨著不確定性的沖擊,面臨著是否能夠、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行業內企業的發展會受到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監管政策、市場競爭環境、技術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記者盤點了2021年度防水行業關鍵詞,以期通過分析影響2021年防水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展望2022年發展新趨勢。
一、碳達峰、碳中和
2021年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雙碳”逐漸走入公眾視野。
隨后10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10月26日,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短短7天內,連續三份中央文件都對建筑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緊迫性不言而喻。
點評:
目前建材行業碳排放的重點放在了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對防水未做過多要求,防水行業相對來說減碳的壓力沒有那么大。
從國家發展要求看,防水行業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大科技創新,推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同時要繼續提高工業能效,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施工過程的碳排放,減排降耗。防水行業還要為社會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產品,積極配合綠色建筑推廣,大力發展提供綠色產品。
住建部下一步將制定強制性標準,不斷提高建筑節能水平,在適宜的氣候區,全面強制推動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采用高性能門窗,良好的保溫隔熱技術使建筑圍護結構做到高性能,減少建筑用能,再通過大幅度提升建筑用能系統的效率,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做好開源,直接給建筑供能,有效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碳排放。
超低能耗建筑如果漏水,建筑的保溫隔熱肯定不達標,所以防水企業應該對超低能耗建筑加以關注和研究,做好技術儲備和產品開發。
二、跨界防水
從2020年開始,涂料龍頭三棵樹、保溫龍頭亞士創能和石膏板龍頭北新建材先后跨界進入防水行業。建筑防水行業逐漸成為我國消費建材的優質賽道,在極短的時間內,資本市場的目光聚焦于防水行業,但香餑餑的故事遠沒有結束——
2021年6月中旬,管業龍頭中國聯塑悄然收購中油佳匯。
8月24日,西卡中國宣布收購深圳市藍盾控股有限公司70%股份,補充西卡現有的產品組合。
9月10日,混凝土外加劑龍頭蘇博特宣布投資1.2億元建設高性能建筑高分子材料產業化基地項目(一期),推動“剛性防水”業務向“柔性防水”業務的延伸。
10月底,工程機械巨頭中聯重科宣布,將在蕪湖投資15億元,建設科技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全球領先的砂漿生產線、防水及保溫節能材料生產線。
此外,立邦中國也已在山東、河南兩大生產基地建設了防水材料項目。
點評:
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防水行業居然跨界涌入了八大行業龍頭,加上“行業土著”東方雨虹,九大行業龍頭會獵于防水行業。
目前北新建材和三棵樹已經站穩腳跟,或正在躋身頭部區;中國聯塑雄心勃勃,防水板塊有明確的香港上市計劃,有可能成為黑馬;西卡的新防水業務面臨賽道的選擇和定位,鑒于其本土化成績斐然,這家瑞士品牌值得期待。
北新建材、三棵樹、西卡、聯塑等企業選擇了最近的那條路——兼并收購防水企業,成為快速擴張、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方式。
亞士創能、蘇博特、中聯重科、立邦則選擇最遠的那條路——自建工廠,從投產到渠道建設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未來怎么樣,還很難說。
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已成為行業內企業無法回避的命題,除去原有同行間的競爭,不同細分行業內企業的跨界、跨地域、跨業務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此外,還會面臨來自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跨界競爭。
無論是上市還是重組,都將與資本運作密切相關。為更好地擁抱資本,防水企業如何走好從技術到“技術+管理+資本”的發展道路,終將成為必修課。
三、應收賬款
當前房地產行業和相關政策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建筑已逐漸進入由增量轉存量的時代。
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多年埋下的問題,在政策調控下暴露出來,恒大、華夏幸福置業、藍光、花樣年、當代置業、泛海、陽光100等多家房企困于債務,頻頻爆雷。
大型防水企業的銷售收入大部分來自房地產企業的戰略集采。房地產的問題傳導到防水行業,導致防水企業的呆壞賬增多,利潤率下滑,資金鏈緊張,防水行業風聲鶴唳。
從去年三季度的財務報表看,東方雨虹、科順股份、三棵樹、北新建材、亞士創能、凱倫股份等企業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風險上升。這給行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霾。
點評:
“三道紅線”壓力下,房地產企業日子比較難過,以往依賴于跟房地產緊密合作的防水企業慘遭重創,面臨收款難、壞賬計提增加、以房抵債等問題。
短期來看,部分房地產企業爆雷確實帶給防水行業一定的損失,款收不回來,影響了企業的資金流動性。
盡管房地產行業出現了波折,去金融化屬性的預期仍在,但未來房地產行業將穩健前行也是社會各界的共識。市場下行回調,商品房回歸居住屬性,房地產行業的防水市場仍有發展機會等待發掘。
從長期來看,部分房地產企業爆雷的情況迫使行業企業重新審視行業的生態模式和發展路徑并作出改變,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以資金換市場的運營模式并不能長遠,企業需回到技術本身,探索出為結果負責、改變滲漏現狀的商業模式,這才是長久之計。
防水產品科技含量有多高?投入研發的費用有多少?真正由“科技”貢獻的利潤有多少?依靠科技創新支撐發展的企業又有多少?是時候認真思考這個行業的未來了。
四、光伏建筑一體化
2021年,東方雨虹、凱倫、科順、北新防水、三棵樹、飛鹿等龍頭企業紛紛殺進新能源賽道,進軍光伏建筑一體化市場。
東方雨虹先后與安徽信義、晶澳太陽能、上海晶日太陽能、瑞和股份、中綠能(天津)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包括新建及修繕改造在內的光伏防水一體化市場營銷。
7月12日,凱倫發布了“CSPV全生命周期光伏屋頂解決方案”,并與道達爾遠景能源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等10家新能源和相關產業鏈服務商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此后,凱倫還先后與聯盛新能源、蘇州中鑫、葛洲壩集團電力公司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2021年12月,三棵樹與森特股份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綠金剛三大光伏系統解決方案。當月,三棵樹綠金剛光伏屋面系統(SGW系列熱塑性聚烯烴TPO)成功入庫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
點評:
現在市場關注點主要集中在BIPV產業鏈,但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屋面的防水質量或將成為未來BIPV需要克服的痛點和難點之一。作為BIPV的基石,屋面防水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光伏整體系統的使用壽命。
BIPV時代已經來臨,這給了防水行業一個登上風口的機會,也對現有防水材料的防火和耐老化性能提出了挑戰。
對防水行業來說,BIPV的推進會倒逼防水企業進行材料研發創新和防水施工質量的升級,打開高品質防水材料需求的天花板。
目前,防水企業面臨著發展環境、游戲規則、競技賽場的種種變化。順勢而為,可以跳上新的發展臺階;若漠視變化、墨守成規,在原有的做法上不斷加力,則可能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面臨生存之憂。面向未來,企業需要有效探索差異化的業務布局。
(來源:中國防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