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青: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機制,就是解決建筑滲漏的終極方案
追溯我國建筑防水工程質保體系,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還沒有法律法規為建筑防水工程提供質量保障底線。20世紀90年代初期,通過業內的呼吁和頭部企業的踐行,防水工程保修合同中約定防水工程保修期為3年。直到2000年1月30日發布起施行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屋面防水工程和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最低保修期限為5年,防水工程質保體系才有法可依。
改革開放43年的當下,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基于日漸回歸居住本身功能的市場競爭格局,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成為愈演愈烈的置業潮流,房企瞄準對“產品力”的打造,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度。我國建筑防水行業取得巨大質量提升成就。
在房地產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下,在老百姓對“居者優其屋”美好人居生活的日益強烈的追求下,“5年的保修期”已然不能滿足住房質量提升的基本需求。建筑滲漏依然是房地產最大的痛點之一,是建筑業的質量通病,依然是通病之首,也整個防水行業的行業痛點。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朱冬青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秘書長朱冬青指出造成建筑滲漏的原因不僅關乎設計、施工、材料、管理防水產業鏈,而且在建筑工程質量制度上也有缺失;治理建筑滲漏頑疾既要在產業鏈下足功夫,更要建立一個完善的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
01
20年以上的防水工程設計工作年限
打開需求側天花板
振奮人心的是,住建部組織并由院士團隊牽頭,正在編制全文強制規范《建筑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也參與相關推動工作。
作為38項住建部發布的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之一的《建筑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創造性地要求屋面與衛生間防水的設計工作年限不低于20年,地下室防水不低于結構設計工作年限。”規范提出了20年以上的防水工程設計工作年限,將打開需求側天花板,有效推動供給側改革提升!朱冬青強調。
房企的終極追求也是滿足需求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造高品質的房子需要更高品質的材料和技術。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順應了市場的發展要求。朱冬青透露:“規范要求打開了需求天花板,必然促使防水技術、產品、系統、施工、質保服務升級,從根本解決建筑滲漏問題!
基于此,2021年4月,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在福建莆田召開了中國建筑防水協會2021年第一次會長工作會暨聯盟領導人會議上,通過中國建筑防水協會與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成立“中國房地產與防水產業合作平臺”議案,平臺將于2021年11月中國防水展期間正式啟動,“平臺成立后最初階段的重要工作,就是向房企宣貫全文強制規范《建筑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旨在提升建筑防水設計工作年限,正確引導房企對防水系統的采購、施工環節的重視,樹立招投標準入門檻,進而提升防水工程質量!朱冬青秘書長透露,并深切希望整個房地產產業鏈能三觀一致、步調一致、目標一致,提升防水工程質量,解決建筑滲漏頑疾。
朱冬青還透露:“十四五”期間,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將重點以全文強制防水規范為指引,全面修訂國標、行標及國標圖集,完善防水標準體系,全面提升防水材料全生命周期的耐久性與環保性格,著力打造組成完備、功能可靠的防水系統,激發市場新需求和新動能,打通供給側和需求側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根據規劃,到“十四五”期,遏制建筑滲漏應開始顯象。
02
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機制
解決建筑滲漏的終極方案
造成建筑滲漏的通病,材料問題、設計問題、施工問題、管理問題,都是在技術層面上,如果要解決通病關鍵在于質量保證的制度。
結合國外先進國家的制度,與我國建筑滲漏現狀與整個防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朱冬青秘書長認為:建筑防水工程質量管理中引入保險制度,推動建立“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新機制,樹立招投標準入門檻(公開承諾20年以上質量保證年限),就是解決滲漏的終極方案。
制度建設屬于工程領域的長治久安的改革。朱冬青認為:“《建筑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要求防水工程設計工作年限20年以上,有底氣、有實力的頭部防水企業應率先對防水產品和防水工程公開承諾質量保證年限,要引入保險機制,完善第三方認證,用良性的市場運作替代行政手段。”
質保機制如果建立起來,技術層面問題就不是問題,而是短板。如施工短板,全行業可集中解決能解決的工人素質不高、職業化程度低、后繼無人等短板。為了補齊短板,從2013年開始,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已連續八年舉辦防水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有效推動了行業重技興技之風的形成。朱冬青表示:舉辦大賽不僅能進一步促進行業施工技能水平提升,培養和選拔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提升防水工程施工質量,長遠來說,還將為中國由防水大國向防水強國邁進打下基礎。
朱冬青希望行業必須把制度籬笆扎牢,并強調行業亟待建立防水工程質量保證和保險機制,加強工程質量保障。”十四五”期間,防水行業以全文強制規范為向導,以防水工程設計使用年限為依據,繼續推動建立防水工程質量保證和保險機制,鼓勵眾多大企業成為公開承諾質量保證年限的先行者,推動構筑“智能工業+工程服務+質量保證”的全產業鏈發展,遏制建筑滲漏頑疾。